原標題:中國楊梅何以海外小樹屋“出圈”?
盛產于中國浙江的一種水果——楊梅,這個夏天在海外“火”了。
近段時間,楊梅在海外“出圈”的短視頻在不少社交媒體上熱傳。在楊梅的主要產地之一麗水青田,當地海關統計,今年楊梅出口量與去年的20余噸相比,預計可翻一倍。
在臺州仙居,有經銷商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,將數百公斤楊梅出口到新加坡、阿聯酋和加拿大等地。一位來自寧波的楊梅種植大戶告訴記者,今年的楊梅出口賣得價格高,在歐洲一些地方,規格比較大的楊梅,能賣到每顆10多元人民幣,好的還能賣更貴。
楊梅好吃,但極難保存。“頭日新鮮、次日色變、三日色味皆變”,歷來外銷不易。此番走紅海外,原因何在?
首先是種植大戶們采用新技術延長楊梅保鮮時間。在仙居,不少果農處理采家教場地摘后的楊梅已有一套“標準化”的流程:冷風吹瑜伽場地干水分,冷庫冷藏降溫,冰塊鎖鮮打包。為了盡可能減少長途運輸對楊梅品質的影響,果農們不斷改進氣調鎖鮮等儲運技術,讓楊梅保鮮期最長可延至近30天,為楊梅“出海”爭取了時間。
其次,地方農業農村等部門幫助果農提高種植技術,提升楊梅的品質。在寧波余姚,當地組織農技專家普及推廣了一批綠色優質高效實用技術,精品果率顯著提升,楊梅變得更加顆粒飽滿、酸甜可口,畝均新增產值超過2000元,增加了楊梅出口海外的“底氣”。
另外,經銷商在楊梅產品的推廣上九宮格花足了心思:楊梅包裝上印刷了國潮插畫,圖案融入了本地山水的秀麗風光;有的禮盒里附贈了與楊梅相關的文創飾品,把“楊梅IP”做大做強;開發楊梅酥、楊梅酒等周邊產業,讓楊梅出口從“一季火”走向“全年紅”……
一些果農感嘆,在本地,楊梅并不是什么稀罕的水果,過去總感覺這種一到夏天便隨處可見的果子“沒有什么大名堂”。有果農前些年改種了“身價”更高的“洋水果”,結果今年把賬一算,發現還不如把楊梅好好種精、種九宮格優得到的收益高。
一顆楊梅雖小,其海外“爆火”背后的經濟道理卻值得品味。
在各地經濟發展中,有不少像楊梅這樣看似不太起眼的傳統產業。對于這些產業,是簡單化以“新興產業”取而代之,還是因地制宜推動產業改造提升?
近些年,還有不少類似的中國的產品在海外掀起關注熱潮。比如,2022年秋冬之際,中國生產的電熱毯等“取小班教學暖神器”走紅歐洲市場。大型跨境電商平臺的數據顯示,當年海外對中國取暖產品的需求量同比大幅增長,部分單品的增長超過50%。
一些企業家感慨說,實際上,為了那一刻的“爆單”,他們已經與取暖產品“較勁”了10多年,努力在一些參數上做到“極致”,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。
在基層調研走訪時,記者曾碰到一些經濟部門的干部“訴苦”,為當地沒有“熱門”產業入駐而發愁。事實上,如果拉長時間時租維度來看,所謂的“熱門”與“冷門”,在經濟活動中從來都是相對的。一哄而上九宮格跟著當下的“熱門”走,能成功的是極少數;“看似尋常最奇崛”的產業發展之路卻歷久彌新。
能否在“看準了”的基礎上,深入挖掘本地特色,保持發展戰略定力,考驗著經營主體與地方政府的智慧。